2019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:17歲男孩跳橋身亡,如何讓類似悲劇不再上演
2019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:17歲男孩跳橋身亡,如何讓類似悲劇不再上演
一、熱點概況
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,17歲職高男生湯某在學校與同學發(fā)生矛盾遭批評后,母親載其回家,因與母親口角,途徑盧浦大橋引橋時跳橋,120到場后確認,男孩已無生命體征。當時正是晚高峰,大橋又是交通咽喉,往來人群很多,這觸目驚心的一幕被監(jiān)控視頻和許多路人用手機攝下,短短幾天視頻傳播得鋪天蓋地,引發(fā)了人們的紛紛議論。
二、各方觀點
人民日報:十幾歲孩子縱身一躍跳橋的視頻,讓人不忍卒視。家庭教育的分寸感絕非可有可無。青少年心理健康更值得被正視,重視教育心理學,愿類似悲劇不再重演。
中國青年報:青少年的自殺問題已經并且將越來越成為社會的重要問題。
杜武章(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):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,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,要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,要關注孩子生活得快樂與否。消除孩子的壓力,從內心消除孩子想自殺的念頭。生命是無價的,只要孩子生活快樂就好。
人民網:相信自己,相信生命的堅韌,磨煉自己的意志去承擔更多的責任,都應該是我們青少年的必修課。
三、深度分析
在惋惜17歲男孩跳橋身亡之余,我們應該作出如下深思:
1.反思家庭教育中已經出現(xiàn)的教育缺失。
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“慈母多敗兒”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鐵律,事實上,暴力和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,只會讓問題惡化甚至衍生出更大的悲劇。
“望子成龍”“望女成鳳”,是每個家長的心愿。但多少家長傾注了所有心血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,卻忘了去聽一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,因此,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。
2.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。
要知道心理健康的影響可大可小,當心理出現(xiàn)問題時,若不能及時得到治療,它就像一個慢性毒藥一樣,慢慢地侵蝕人的內心,一點點擊潰你,當心理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時,就會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身邊人的行為。因此,經過這一事件,應該讓我們警醒,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,也應該關注心理健康。
3.開展生命教育、挫折教育、死亡教育。
如今,學校和家庭在生命教育、挫折教育、死亡教育方面還都不足。所以,應該開展生命教育、挫折教育、死亡教育,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,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。人生在世,遇到挫折在所難免,不管遇到什么挫折,都應該勇敢面對,不能輕言放棄生命,應讓他們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。
四、參考文章
做好家庭教育,減少悲劇發(fā)生
4月17日,上海17歲男孩湯某在學校與同學發(fā)生矛盾遭批評后,母親載其回家,因與母親口角,途徑盧浦大橋引橋時跳橋身亡,這一事件引發(fā)了廣泛轟動與討論,讓廣大網民痛心。
魯迅先生寫過一篇《我們現(xiàn)在怎樣做父親》,認為一個家庭應該是這樣的:“父母對于子女,應該健全的產生,盡力的教育,完全的解放。”魯迅先生的這番見解,是關于家庭改革的真知灼見,也被越來越多人認同:生了孩子,便要負責到底,不只養(yǎng)他,更要全身心地愛他。我們應該重視家庭教育,減少類似悲劇的再次發(fā)生。
因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。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,對于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進步、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但遺憾的是,不少家庭教育存在認識不到位的現(xiàn)象,片面將責任推給學校和社會,輕視了自身責任。譬如,有的家庭重智輕德、重知輕能,不問興趣、盲目報班,結果變成了媒體眼中的“虎爸”“狼媽”;有的家庭過分寵愛、盲目跟風,以“國學班”“女德班”代替義務教育;有的家庭自身就有問題,家庭關系差、親子互動少、隔代教育多……種種現(xiàn)象,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(fā)展。
所以,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關鍵性作用。家庭教育,不是簡單請家教、上輔導班就等于好教育,也不是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才是好教育,而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(jiān)護人以及有監(jiān)護能力的家庭成員通過言傳身教和生活實踐,對未成年人進行的教育、引導和積極影響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,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”。耳濡目染、言傳身教,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發(fā)展,包括心理、性格、品質、為人處世習慣等等“雛形”塑造。最近熱映的《都挺好》,真實反映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。因此,一種好的家庭教育,必然建立在和諧的家庭關系基礎之上?!督K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(草案)》要求,父母雙方應當共同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義務。“父母離異或者分居的,應當繼續(xù)履行家庭教育義務,任何一方不得拒絕履行。”從這一點出發(fā),父母雙方如何相處,觀念如何,都該保持足夠的自省能力。
但是家庭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。父母在保持自我反省的前提下,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(guī)律,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,系統(tǒng)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,增強家庭教育本領。父母或者其他監(jiān)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,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毆打、恐嚇等家庭暴力行為;應該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睡眠、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,增長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,鼓勵參與勞動,養(yǎng)成良好生活自理習慣和學習習慣;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、心理、智力發(fā)展狀況和行為習慣,開展性別教育、媒介素養(yǎng)教育。
做好家庭教育,才能讓青少年身心健康,才能減少類似悲劇的發(fā)生。
(來源:南方日報,有修改)
【華圖在線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注明出處,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