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镕基的“不要落身后罵名”撼人心扉
中新網(wǎng)9月3日電 臺灣《中國時報》3日刊出文章《高官退休慣例出書 向人民交心》說,朱镕基出版涉及個人從政生涯的書籍,顯示從中共元老薄一波出版回憶錄式傳記起,大陸卸任高層官員已逐漸建立起退休后著述的慣例。卸任高官回憶錄讀者群鎖定了一般老百姓,不僅將時代的高層決策透明化,同時更體現(xiàn)官員的自我性格。
文章摘編如下:
朱镕基出版涉及個人從政生涯的書籍,顯示從中共元老薄一波出版回憶錄式傳記起,北京高層官員已逐漸建立起退休后著述的慣例。
早前大陸位列領導人的政治人物,退休后多寫的長征、革命戰(zhàn)斗歷史的書籍較多,諸如《長征》、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》之類。后來也出現(xiàn)過一些領導人的回憶錄,而真正寫出高層政治決策特性的,應從中共“八大元老”之一薄一波出書開始,他于一九九七年出版的《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》,是研究中共黨史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。
相較于美國卸任高官往往前腳踏出白宮,后腳就進了出版社,大陸一直缺少退位高官以個人的經(jīng)歷、個人的思考來反映一些具體、重大的事件和場景的語言體系。從薄一波的書開始,此一語言體系開始逐步建立。
自薄一波以后,如楊尚昆、李鵬、李嵐清、錢其琛及張震,這群卸任高官以無官之人的身份評述重大事件,不僅將時代的高層政治決策透明化,同時更體現(xiàn)了官員的自我性格。
縱觀大陸退休高官的著述,有類似西方官員的在位時決策回憶錄,如《楊尚昆日記》及錢其琛的《外交十記》;前者是研究中共黨史必讀資料之一,后者提供了中國從韜光養(yǎng)晦到大國崛起的外交戰(zhàn)略如何過渡的第一手資料。
卸任高官回憶錄帶有明顯的“自我述職”色彩,鎖定的讀者群是一般老百姓,稿費自然不是他們所必要的,錢其琛將《外交十記》的七十萬元人民幣稿費捐給外交學院,李鵬更是將高達三百萬元人民幣稿費捐出。
下一頁:
朱镕基的“不要落身后罵名”撼人心扉
“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,我都將一往無前,義無反顧,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。”這是朱镕基1999年3月19日剛任總理職務時的話,它被收錄于2009年9月1日問世的《朱镕基答記者問》一書中。
歷時兩年、引人注目的《朱镕基答記者問》出版了。此書收錄了朱镕基在擔任國務院副總理、總理期間60篇精彩的答中外記者問和在境外的部分講演,大部分內(nèi)容是首次在國內(nèi)公開發(fā)表,展示了他的銳利話鋒、超群睿智、人格魅力和赤誠之心,也再現(xiàn)了1993-2003十年間中國和世界不平常的歷史風云。(2009年9月2日《人民日報》)
由此,讓我想起了朱镕基同志在他辭去清華大學經(jīng)管學院院長的告別演說中說過的一句情真意切地話:“為學,要扎扎實實,不可沽名釣譽;做事,要公正廉潔,不要落身后罵名。”
“不要落身后罵名”,自是對為官者說的。人過留名,雁過留聲。為官一任,誰都希望離任之后能留下個好名聲。然而,這好名聲不是想有就有的。記得黑龍江省安達市原市委書記、市長王英和落馬前有一句經(jīng)常掛在嘴邊的話,并且自以為值得炫耀的一句話,那就是“五百年后,考古學家會像考古一樣考到我”,這個大貪官,盡管說出的話愚昧至極,但其這種心態(tài)表明妄想青史留名。
有報道稱,王英和留名的方式就是大搞“形象工程”。由于他市委書記、市長“一肩挑”,所以在縣級的安達市,有著說一不二,一言九鼎的權力。他號召養(yǎng)奶牛,當?shù)毓賳T就隨聲附和,逼百姓養(yǎng)奶牛。結果不僅造成了飼草不足,而且導致了牛奶賣不出去。更加貽笑天下的是,當安達得了塊“奶牛之鄉(xiāng)”的牌匾后,王英和又荒唐決策投資1億多元修建一條長5公里的“牛街”,整條街有299頭石頭牛雕塑,9999塊牛圖案路面磚。可是,隨著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的倒掉,王英和也倒掉了。如今,在安達、綏化、黑龍江乃至全國,王英和已經(jīng)臭名昭著。這是王英和萬萬沒有想到的,一心想讓五百年后的考古學家要“考”到他,不成想沒過幾年就身陷囹圄,成為“落身后罵名”的標本。
然而,細想想,落身后罵名,也并非王英和一人“獨享”。有的為官者雖沒有像他那樣腐敗,或許還曾經(jīng)為群眾做過一些實事、好事,可終究由于私心作祟,漸漸的從少辦事、不辦事,到辦壞事,從而招致群眾的怨聲、罵聲。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為官者也難免不落身后罵名。其實,“群眾心里有桿秤”。誰辦了多少好事、實事,誰做了多少錯事、壞事,他們看得一清二楚。正所謂“政聲人去后,民意閑談時”,干部要留下什么名,得由群眾說了算,群眾的口碑是最真實、最可靠的評判。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(jīng)寫下過這樣耐人尋味的詩句:“有的人活著,他卻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還活著。”我感到,這正是對“不要落身后罵名”的最好詮釋。
正因如此,我認為,重溫朱镕基的“不要落身后罵名”的教誨,有利于提醒和告誡我們:要想留下美名、不留下罵名,就得把實現(xiàn)好、維護好、發(fā)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出發(fā)點,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、情為民所系、利為民所謀。這樣,才能親近民眾、融入民眾,才能贏取民心、贏得口碑,留下美名。
這句簡單直白的表白,一度令國人尤其是廣大青年振奮不已;令官員,尤其是年輕官員心潮涌動;令記者,尤其是國外記者過耳難忘。
坊間,關于朱镕基反貪的故事,甚至有多個不同版本。提到朱镕基,男人們總會就著一口老酒,或是豎起大拇指,嘖嘖稱道“清官”!
朱镕基在機制改革、發(fā)展經(jīng)濟與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政績?nèi)怂仓?。這位處于中國深刻社會轉(zhuǎn)型時期的總理,臨危受命,負責主持危機前的經(jīng)濟工作。
他審時度勢,實施宏觀調(diào)控政策,平息股票熱和房地產(chǎn)熱,大力推行金融、稅制改革。使中國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擺脫了泡沫破滅的陰影,并且奠定了持續(xù)、健康、迅速前進的基礎和后勁。
除了抓經(jīng)濟,他還大力精簡機構,不遺余力的打擊貪腐。有人說,朱镕基最重要的政績有“兩綱”:一打擊腐敗,二精簡機構;第一條得罪官,第二條得罪吏。把官吏都得罪了,卻贏得了民心。成為老百姓心里公正、廉潔、正義的化身,成為人民群眾眼里優(yōu)秀黨員干部的標桿。筆者深以為然。
朱镕基對中國的影響,對中國青年的影響無法估量。他的強硬作風與凜然正氣,之所以能夠瓦解“中庸之道”、“溫和之術”的禁錮,贏得廣大干部和群眾的認可,關鍵之處有三:
其一,心底無私天地寬。他所做的每一個決策,推出的每一個方案都站在于國與民有利的角度,不帶私念不摻雜質(zhì)。所以在任何場合,他說話都底氣十足鏗鏘有勁。仿佛一股正氣就要噴薄而出。
其二,兇貪官不兇百姓。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,他說“我從來不嚇唬老百姓,只嚇唬那些貪官污吏”。實事也證明,他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熱愛,幾乎一股腦兒的轉(zhuǎn)化為對貪官的恨。所以治理貪腐他從不留情面。
其三,鞠躬盡瘁憑真功。他只會高呼部下給貪官和自己預備一百口棺材,大罵九江防洪設施中的王八蛋工程。他的政績和美譽的取得靠的不是天橋把式的雕蟲小技,而是硬碰硬的實在功夫。
“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,全國人民能說一句,他是一個清官,不是貪官,我就很滿意了。那么再看開一點說,朱镕基還是辦一點實事,哎呀,我就謝天謝地!”這是朱镕基在一次記者會上流露出的期許。
時隔多年,他的期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實現(xiàn)。
一言以蔽之:朱镕基的凜然正氣源于公心的支撐、大愛的融通、能力的承載。這種為了人民福祉,義無反顧永往無前的人格魅力與為官品格值得我們尊崇與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