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。它通常是利用陳述對象同另外事物的共同點來描述這陳述的對象,即用某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擬另一個事物或情境。這種打比方的修辭手法,就叫比喻。運用它可以用最小的語言體積容納最多的語言精華,把陌生的東西變?yōu)槭煜さ臇|西,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,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、形象化。比喻一般包括三個部分:本體(被比的事物或情境);喻體(作比的事物或情境);喻詞(標(biāo)明比喻關(guān)系的詞)。例句:雪花如鵝毛般飄落。本體是雪花,喻體是鵝毛,喻詞是如。比喻修辭是言語理解與表達考查的重點,主要體現(xiàn)在詞語理解題里。接下來主要講一下子在考試中如何運用它來做題。
一個比喻包含本體和喻體。由這兩個知識點出發(fā),如果考查對本體的理解,我們必須找準(zhǔn)喻體的比喻對象。例如:遠遠的街燈明了,好像是閃著無數(shù)的明星。在這個比喻里,喻體明星要說明的對象就是街燈。
例1、中央電視臺舉辦的“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”的頒獎辭中對劉翔的評價有這樣一句話:“這個風(fēng)一樣的年輕人,他不斷超越,永不言敗,代表著一個正在加速的民族。他身披國旗,一躍站在世界面前。”
這段文字中“風(fēng)一樣的年輕人”是一個極致的比喻,它主要用于說明(?。?/p>
A、頒獎辭有不同于其他文體的語言特色
B、劉翔旨在一躍的神韻恰到好處地展現(xiàn)了出來
C、用最小的語言體積,可以容納最多的語言精華
D、跨欄王子不僅是紀(jì)錄,也是記憶,一種揮之不去的強烈記憶
解析:“風(fēng)一樣的年輕人”,之所以把這個年輕人比喻為風(fēng),是因為二者有共同點,比如輕盈、迅速。所以這個比喻主要用于說明這個年輕人的動作快而輕盈,答案應(yīng)為B。
這是對本體的考查,要求考生找準(zhǔn)比喻的對象。如果考查考生對喻體的理解,那么通常理解的是引申義而非本意。因為在詞語理解題里,對某一個詞語的理解,必須依托于它所在的文段,所以我們通常理解的是引申義,即比喻義,而不能是本意。比如剛才的例句:遠遠的街燈明了,好像是閃著無數(shù)的明星。如何理解明星,就不能理解為我們?nèi)粘I钪兴f的歌星影星,而是為了說明街燈的明亮。
例2、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約二十年,最后死在那里。他的軀體上一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。一個蒙羞的靈魂,一個堆積著厚厚冰雪的靈魂,一個插著無數(shù)把刀的靈魂,在兩千多年前安息了。隔著兩千多年的歲月,李陵在冰雪中遠去,遠去。人們一直遙望著的,是那一個背影。人們感受到李陵靈魂里的冰雪。
這段文字中,對“冰雪”一詞理解不恰當(dāng)?shù)氖牵海ā。?/p>
A、李陵死在“大雪滿弓刀”雪地
B、李陵一直頂著叛變罪名
C、李陵遠離故土客死寒冷的北方
D、李陵一直承受辱罵指責(zé)
解析:“冰雪”的本意指的是大自然中的雪花,但是在這里運用的是比喻的手法,理解只能是引申義,所以A選項的理解是不對的,這是對雪花本意的理解,而不是引申義,其他三個選項均是引申義的理解。答案為A。